您可以永不生病健康的老化    2014.02.15修訂

壹、前言

本人不是三師(不是醫師、營養師也不是藥劑師)只是有幸於六年前,經朋友推薦聽了一場「您可以永不生病」的健康講座。讓我瞭解了「健康」的知識,改變我的健康思維。名人說:「知識就是力量」,這六年來天天所接觸的就是健康知識和閱讀了十幾本有關的預防醫學的書籍。讓我不需要每週跑醫院看病和再吃西藥。今天向各位分享的內容,就是摘自這十幾位醫學博士、營養學博士與抗氧化之父等所撰寫的精華。

貳、健康的定義

一、狹義:

個人身體精力充沛、思想敏捷、輕鬆愉快。

二、廣義:

健康不僅為疾病或虛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安 全健康狀態(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48年修訂)。健康是指身體、心理 及社會都處於一種安全、安寧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

參、壽命的科學密碼

人體是由60兆細胞所組成,先構造了「組織」→「器官」→再組成「系統」→最後構造成「人體」。

根據醫學界的研究統計:人的壽命是按生長發育期平均是20~22歲的5~7倍(等於可活到100~150歲)、性成熟期平均是14~15歲的8~10倍(等於可活到110~150歲)、細胞分裂週期2~3年分裂一次,可分裂50次(等於可活到100~150歲),綜合以上分析結果,人類平均壽命應該可以活到100~150歲(公認正常可以活到120歲)。

肆、生病老化之因素

一、病態年代:

自1850年「工業革命」以後,一直到了1940年代後期「石化產業」起飛,整個地球環境被污染之嚴重情況,大家都非常清楚。土地被酸雨沖洗掉微量元素,以及未休耕,且大量使用化學肥料,殺虫劑,激生素,種出來的蔬果非但養分不足,還含有大量農藥殘餘,以及形成環境毒素之有機溶液與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再加上基因改造,造成「病態人生」。讓人不但處於欠缺營養的慢性自殺而不知!在這個「病態年代」最具典型的現象,莫過於排山倒海的「環境毒素」,史無前例淹沒了整個地球,已經沒有一處找不到殘餘的人工化學物質;當然也包括我們體內!人人聞之色變的「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扶搖直上,成為先進國家的頭號殺手。

二、毒性世界:

「病態年代」除了是「炎性世界」也是個「毒性世界」,事實上,現今地球上已無任何地方倖免於毒性之害,可說是人人中獎,永不落空,世界上已沒有「無毒之家」,只不過有些人接觸較多或較少的情況分別而已。毒素干擾了所有人的細胞功能,造成各種病變,從單純疲累到嚴重癌症,皆與毒素作用有關。

三、生病老化的原因有90%是由活性氧(自由基)及10%由病毒感染所造成。

(一)發生來源:紫外線、X光、食品添加物、空氣污染、水源污染、氧(呼吸)、菸、酒、劇烈運動、藥品、農藥、緊張壓力、電磁波、新陳代謝、油炸碳烤、煙燻等等及各種病毒入侵。

(二)在體內的變化:

1.脂肪酸→過氧脂質。

2.蛋白質→變質。

3.酵素→失效。

4.細胞膜→受損。

5.細胞核DNA→受損、斷裂。

(三)症狀:快速老化、斑點、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血管硬化、風濕關節炎、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老人痴呆症)、器官障礙、心臟病、中風、癌症,及其他生活習慣病。

四、在百年前,極少有癌症病例及現代生活習慣病(又稱慢性病或文明病)。

目前已知罹患現代生活習慣病的主要原因,還有過大的壓力、不正確的飲食及不良的生活習慣與缺乏運動量。

五、現代人的頭號殺手-癌症

根據衛生署公佈的國人十大死因,至民國100年為止,已連續30年蟬連榜首。國人得癌症的機率,也從十幾年前每4人中有1人,變成每3人中有1人。癌症威脅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幾乎已經到了猖獗的地步了。每一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必須正視癌症的可怕,及早預防與準備,以免遭受癌症病魔的侵襲。

癌症並非一夜之間突然發生,癌症是一種慢性、全身性、退化性、血液性、缺乏性的中毒症,癌症在表現為腫瘤前,通常已潛伏10~30年。癌症病變形成的原因只有30%是因遺傳病毒、輻射線等。其他有70%是後天因素所造成,與飲食及不良生活慣有關。

癌細胞最可怕的就是它形成後,每個分裂10次時(約1千個),它開始會亂跑,每個分裂30次時(約10億個),我們才能發現它的存在。每個分裂40次時(數百億個)人體就會死亡了。

六、岡本裕醫學博士說:

上帝賜給我們的自癒力,只夠用到40歲,若不努力提升自癒力,以後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自癒力被慢慢消耗殆盡,健康每況愈下,開始朝生病的方向走下坡,也因此就容易得到癌症及快速老化。

伍、傳統與預防醫學

一、傳統醫學(主流醫學):

傳統醫學是以打針吃藥去舒解病症,卻絕不能治根,醫治好疾病,而一生得靠藥物來維持生命。而且每一種藥都有與生俱來的副作用。當同時使用的藥物越來越多時,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危險呈幾何級數上升:當使用一種藥物的副作用有4%,三種則達25%,四種以上時更高達50%。何況藥物等於毒品(Drug),永遠無法使身體得到健康,一生得靠藥物來維持生命。(中藥有些為加強療效,也會添加西藥;最可怕是有些藥材久沒賣掉,造成發霉,再經日曬處理,也許已含黴菌寄生,一不小心可能就會吃進一些毒素而不自知)。

二、預防醫學(包括營養醫學、功能醫學、植物醫學及行為醫學等):

真正的預防醫學是「不要發現!」亦即「不治已病治未病」。正確的「抗衰老」觀念是建立在「整合」思維,透過「功能醫學」與「營養醫學」的應用,致力於恢復、維護及提升各器官功能,避免身體出現「早老病變」狀況。由於現代生活習慣病的發生,並非一朝一夕,而是冰凍三尺,因此只有在治療同時,關注冰山水面下的功能性變化,找出各種失調的原因,再全方位地施以調理,並適當提升健康儲備能力;如此,才能使我們遠離未老先衰,使人生活得精采,健康永不生病。

陸、健康的關鍵要素

人體內有抵抗外毒、免疫、自癒、修復及再生的能力。人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這些能力衰弱了。其原因是微血管閉塞,血液受阻,營養不能送達全身,60兆細胞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和氧氣,就饑餓衰弱,不能製造能量發揮功能造成免疫系統每天不能產生足夠的殺手細胞及巨噬細胞(每天正常可產生250億至500億)即時消滅過多的自由基及入侵之細菌病毒與毒素,以致發生各種病症產生。「疾病」是在被喻為「體內名醫」的自癒力幫助下,靠病患本身的努力治癒的。

隨意吃藥會傷害人體原有的免疫力,造成自癒力下降,所以大家都應該盡早明白藥物不能治療疾病的道理。

柒、健康之策進作為

如何保持及自我調節“免疫力”與提升“自癒力”,以達到永不生病健康的老化。

一、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

(一)養成每天晚上11點要躺到床上睡覺,讓肝膽系統運作(儲備營養及排除廢物、毒素)。

(二)養成早睡早起之規律作息習慣,不熬夜。

(三)戒烟、酒及戒嚼檳榔。

二、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一)多攝取「非動物性/植物性」(蔬果類屬之);儘量少吃「動物性食物」(肉類、海鮮類屬之)。

(二)均衡攝取七色蔬果及採行「蔬果五七九原則」。

(三)採五低(低油、低塩、低糖、低蛋白及低脂肪)一高(高纖維食物)之飲食習慣。

(四)不吃燒烤、油炸、煙燻、淹漬及加工食品。

(五)每餐吃七、八分飽,讓腸道有多餘空間蠕動,元氣易於循環,使食物容易消化。

三、養成持恆的運動習慣:

(一)把運動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次30~60分鐘。

(二)運動項目有:步行(快走)慢跑、游泳、氣功、瑜伽,以及有氧健身操等輕微的運動。

(三)其中最適合用來提高自癒力的,就是散步了(每天快走1小時)。

四、情緒壓力要適時紓解:

(一)做立即見效抒壓法,只要10秒鐘。一天至少做三次。

(二)方法:雙手合掌,十指交握,採取祈禱姿勢或其他任何姿勢,把注意力放在你想從體內移除的生理情緒或心靈壓力。做10秒鐘的強力呼吸(做快速而有力的「腹式呼吸」,使勁地用嘴吸氣.吐氣,運用橫膈膜,讓吸氣時腹部往外鼓,吐氣時腹部向內縮。重點在於「吐氣」而非「吸氣」)。

五、要有充足的睡眠:

(一)醫學研究發現每天睡足7個小時的人,死亡率最低。

(二)養成早睡早起及定時起床之習慣。

(三)午睡10-20分鐘,讓你下午精神百倍。

六、每天適量補充全方位的高品質營養素:

(一)「你還在看西醫嗎?」這本書裡的字裡行間,有太多發人深省的良心話,現在僅引用一句「面對現在的病態年代,最佳因應之道,莫過於營養品的補充。」其中“莫過於”就是強調最重要的意思。

(二)「別讓不懂營養學的醫生害了你」這本書裡,作者強調說:我們不可能從健康的飲食攝取足夠之營養,所以為了保護或重獲健康,購買全方位且均衡的高品質營養補充品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原則。且強烈建議不要只圖價格低廉而犧牲自己的健康。

(三)「抗氧化物的奇蹟」由抗氧化之父萊斯特派克博士撰寫,他個人用了70年的細胞研究心得,人體健康的關鍵,就是要讓我們人體細胞補充該有的營養能量。

七、每天適量飲用可以代謝體內活性氧(自由基)之水素水(含氫水)

面對「毒性世界」與體內過多之活性氧(自由基)為了避免傷及免疫系統,因此每天之排毒、解毒不可少。

 

最後引用「別讓不懂營養學的醫生害了你」這本書的最後一段,作者雷.D.斯全德博士,以特麗莎羅得斯在她所著的《拿起你的十字架》的好書中,分享了她所洞察的事物,深遠又適切:「我們要永遠記住人生的短暫,死的必然和不朽的永恆。」我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這些「軀殼」中,他們會磨損,而我們完全的救贖終會來臨。以上具有這些健康觀念,才是照顧和保護我們健康的最佳方法。希望我們都能好好地活著直到死去。


如果您想要進一步瞭解上列各項內容資訊,歡迎來電!

 楊明洲0938184661    0926499661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misu 的頭像
ymisu

ymisu的部落格

ymi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